本文以编译原理中的语言形式化理论(如乔姆斯基谱系)为基础,指出AI领域从Prompt Engineering(低形式化,依赖语言微调,脆弱且难扩展)向Context Engineering(中等形式化,借RAG、工具集成等结构化方式提升可靠性)的演进,本质是为获取系统可追踪性与可靠性而牺牲LLM部分无限制表达能力;同时分析Anthropic的Think Tool,其通过形式化工具定义将模型内部推理转化为显式可验证动作,超越非形式化的CoT,最后提出未来需为Agent System构建全面形式化理论,以实现AI智能体行为的精确规约与验证,满足高风险领域需求,体现了语言形式化在AI思想层面的新发展。
又是一个美好的周一上午,我们的校招新人小D同学来到了工位,刚打开电脑就收到了一条上周遗留的工单消息来催赶紧解决,原来是有业务方看不懂宽表上的字段逻辑,并且发现在不同地方出现数据不一致,想弄清楚下这个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小D心想:应该是前人在哪个环节用了不同表,查下代码就知道了,so easy~ 于是乎他查到这两个不一样的地方分别用的是哪个数据表,然后逐一打开代码想细看下这两个字段的代码逻辑,结果....WTF...这代码怎么一个比一个复杂!!!
RecIS是一个专为超大规模稀疏-稠密计算设计的统一架构深度学习开源框架,由爱橙科技智能引擎团队与淘天集团算法技术、阿里妈妈技术团队联合推出。该框架基于 PyTorch 开源生态构建,为推荐模型训练,或推荐结合多模态/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已在阿里巴巴广告、推荐、搜索等场景广泛应用。
本文系统介绍了AI结对编程在业务开发全流程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经验,核心围绕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法论展开。作者结合自身从传统开发工具向AI集成环境(Cursor)的转型经历,深入分析了生产交付、快速验证、实验探索三类开发场景中的人机协作模式,并提供了提示词工程、上下文管理、规则沉淀等具体实践方案。文章最后展望了AI驱动下业务开发范式的演进方向。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 WaterFlow 的AI驱动端到端开发实践,旨在解决淘宝推荐信息流业务中因需求频繁、多端技术栈复杂、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导致的开发效率瓶颈。通过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系统(如Central Agent和Code Agent),WaterFlow实现了从自然语言需求输入到自动生成PRD、开发任务、多端代码、测试部署直至上线的全链路自动化。该系统显著提升了协同与开发效率:需求处理时间从一周缩短至两天内,部分需求可由产品“自产自销”,并已成功上线30+需求,生成超5.4万行代码。未来计划在评估机制和Agent持续学习能力方面进一步优化,推动更复杂的业务需求实现AI自主交付。
ByteKMP 是字节内部基于 KMP(Kotlin Multiplatform) 建设的客户端跨平台方案,希望通过 KMP 技术实现 Android、鸿蒙、iOS 三端的代码复用,以此降低开发成本、提高逻辑与 UI 的多端一致性。 由于抖音鸿蒙版已经基于 ArkTS 完成了大部分基础能力和部分业务开发,接入 KMP 后需要在充分复用现有 ArkTS 能力的同时,支持业务侧在 ArkTS 场景下调用 KMP 代码。因此,我们需要建设 Kotlin 与 ArkTS 之间的跨语言交互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跨语言交互体验,助力 ByteKMP 在业务顺利落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逐步重塑内容创作行业的格局。尤其在视频内容领域,传统制作流程周期长、成本高、依赖人工创作,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内容消费需求。AIGC技术的引入,为视频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可能性。AIGC工具在短视频应用率从22 年不足5%跃升到25年35%。电商场景下,越来越多的平台帮助商家进行AIGC商品视频的创作,帮助其提高商品转化率。基于上述两点,电商搜索在今年开始探索AIGC视频自动化生产方案,尝试基于视频自动化混剪,来满足搜索场景下日益增长的内容需求。
在微服务架构占据信息系统应用架构主流的当下,Java语言体系凭借Spring Cloud等成熟生态占据主导地位,而Python开发者却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要么接受繁重的侵入式编码,要么放弃微服务的诸多优势。作为一名Python开发者,Java生态中那种优雅的无侵入式服务注册与发现往往令人生羡,只需几个注解,Spring Cloud便能轻松完成服务注册、配置刷新和服务发现。为了将这样的体验带到Python的世界,我们开发并开源了基于 nacos 的 nacos-serving-python 项目。本文将介绍一种全新的Python微服务解决方案,让Python应用能够以真正Pythonic的方式迈向微服务架构。
本文系统解析了面向对象思想在软件工程中的核心价值与应用体系。作者从发展史切入,厘清面向对象与UML、软件工程、DDD等概念的关系,重点阐述用例建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OOA)的建模过程(含静态/动态建模及深层模型)、面向对象设计(OOD)的职责驱动模式(GRASP),最终构建出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知识框架。 对每个研发人员都有非常强的阅读价值,建议点赞收藏,国庆期间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