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Jetpack Compose 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Android 团队正在将其纳入正式项目开发。本篇文章从开发效率、性能实测、状态管理、动画控制、架构机制到最佳实践,带你全面理解 Compose 的优势与挑战,掌握其底层原理与工程落地能力。
最近在做智能缺陷查重的项目过程中,遇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尽管采用了精心设计的Prompt和强大的LLM,模型在返回重复缺陷时,仍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拼凑”结果。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非出在Prompt工程或模型本身,而在于RAG数据库中的“信息断层”。这里将问题分析与调试过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ClaudeCode是由Anthropic开发的全新终端AI编程工具,旨在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帮助开发者高效率地完成代码编写、调试和项目管理任务。它直接集成在开发者的工作环境(如终端)中,无需依赖额外服务器或复杂配置即可运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Claude Code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智能体,他输出的代码也比cursor简练很多,更像是一个熟悉整个项目的高级程序员,研究和学习这个框架对于开发自己的Agent至关重要,本篇文章会详细介绍Claude Code的设计模式和核心代码。
本文分析了在使用 HSF 服务时,因使用 Java 9 的不可变集合(如 Set.of())作为参数导致服务端反序列化失败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HSF 默认使用的 Hessian2 序列化机制不支持 Java 默认序列化中通过 writeReplace 和 readResolve 实现的不可变集合序列化逻辑:HSF 仅序列化非 transient 字段,而 CollSer 中存储元素的 array 字段为 transient,未被正确序列化,导致反序列化时 array 为 null,抛出 InvalidObjectException: null array 异常。最终解决方案是避免使用不可变集合,改用可变集合(如 HashSet)。
本文通过分享将AI Agent技术应用于“智能播报助手”和“批量建任务”两个真实业务场景的实践历程,深刻阐述了当下将AI Agent与传统工程系统深度融合,而非追求完全替代,才是实现业务提效和价值落地的有效路径。
因笔者个人业务关系,在深入接触300多项合规要求后,整理提交了数百项合规证据证明系统的安全性。在整理各项证据时就好奇:假如这一项不满足又能怎么着呢?怀着这些疑问去研究了一番,结果有了另外的收获,原来程序员除了正经写代码,还有这么多“发家致富”之路!
针对大模型知识推理能力与指令遵循能力存在表现差异的现象,为推进指令遵循能力的系统化研究与精准评估,美团 M17 团队推出全新评测基准 Meeseeks,并在魔搭社区、GitHub、Huggingface等开源平台上线。
最近听了很多大佬的讲座和分享,尤其讲到Why AI Programming First时,许多地方大佬们描述得很到位,但总感觉缺少理论支撑和严谨表述。后来一天夜里,我突然想到这块不就是编译原理中已经讲过的很多形式化定义,我在17年沉迷编译原理并且开源了好几款自己玩的编译器和解释器,而语言的形式化定义早有定义,而这块刚好也是计算机和语言学的交叉部分,在当下这个时代有清晰的认知尤为重要。另外因为涉及编译原理,和一些哲思,可能有一些难懂,已经尽量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