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RPC框架,为什么要聊RPC呢 ? 首先从个人成长角度,如果一个新时代码农能清楚的了解RPC框架所具备的要素,掌握RPC框架中涉及的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序列化协议、RPC通信协议、Socket通信、异步调用、熔断降级等技术,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基本素质。 其次,目前市面上也有非常多优秀的框架,GitHub上也有相关源码,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自己真正了解并且动手去尝试写一个RPC框架,才是我们去掌握这门技术的最优路径。
数据工程要做什么?怎样设计和开发一套好的数仓?一个经历了内容类业务(腾讯视频),面向企业的消费品业务(腾讯优码),社区电商类业务(内部孵化中)的数仓开发鹅和你聊聊数据工程的道与术。
随着预训练模型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的泛化和迁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同一任务的不同领域的数据上,还体现在模型对不同任务的统一解决能力上。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基于Prompt的通用信息抽取框架,使用相同的思想框架集来解决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任务。
随着云原生时代的到来,开发者为了构建符合云原生的应用架构,不得不面对大量云和基础设施的复杂 API ,不仅使用难度大、学习门槛高,还会因为直接操作底层基础设施产生很大的稳定性风险。Kubernetes 很好的帮助基础设施提供了统一的 API 集成界面,但是其定位是“为平台构建者提供的平台”,所以对于上层应用开发者而言就缺失了这样一层“以应用为中心”的使用界面。开放应用模型( OAM) 应运而生,它由阿里和微软在 2019 年联合发布,汇集了两家企业在云原生应用开发中的大量实践经验,为构建云原生时代的应用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 OAM 模型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包括 Oracle、腾讯、字节、第四范式在内的大量企业欢迎和采纳。但是对于更多的企业而言,OAM 只是一个理论模型,缺乏可以直接使用的实践平台,难以落地。于是,阿里云的工程师联合社区采纳 OAM 的企业,基于大家的共同实践,一起构建了开箱即用的 OAM 实现引擎,KubeVela 便诞生了。
11 月 3 日,2022 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正在形成,软件研发范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Serverless 是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阿里云将坚定推进核心产品全面 Serverless 化,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敏捷创新。
11月5日,2022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研究员、阿里云智能云原生应用平台总经理丁宇在云原生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云原生激活应用构建新范式,并表示Serverless将引领下一代应用架构。阿里云将坚定推进核心产品全面Serverless 化,帮助客户最大限度的减轻运维工作,更好的实现敏捷创新。
观众对画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有需求就有市场,主播也使用越来越高的画质进行直播。在这个过程中,直播平台需要负担的带宽成本也迅速攀升。 事实上,网络带宽的支出在技术成本侧是占比最大的部分。为了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各直播平台纷纷使用P2P技术来降低服务器带宽。云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了成套的解决方案,可以为没有自研能力、无法负担自研成本或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自研的直播平台提供快速接入。 随着B站内部对HLS协议直播的传输研发完成度不断提高,自研P2P的前提条件具备了。HLS本身是一种切片式的直播传输格式,具体细节可以参考前面的《HLS直播协议在B站的实践》。因为切片是静态文件,所以可以通过HTTP带Range头的请求下载这个文件的指定部分。如果让不同的观众下载同一个切片文件的不同部分,然后这些观众之间再互相交换一下数据,大家就都有完整的数据了,而服务器事实上只传了一份数据出去,带宽成本就大幅度降低了。
IPv6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我国主流APP也正式进入到IPv4和IPv6的双栈时代。本文将从APP及云产品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提供参考。
QQ直播前端团队接入腾讯云前端性能监控(RUM)后,对目前的监控能力以及上报数据进行了梳理, 并着手进行了前端性能监控的专项建设,其中监控数据大盘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可视化的监控大盘可以清晰明了的观察到各项目运行情况,宏观上能快速进行项目间的横向对比,也可以非常便捷的进行项目各数据维度的详细展示,纵向的分析各指标数据的统计。 通过对数据大盘支持能力的调研,我们采用Grafana进行了数据大盘的建设。通过搭建Grafana服务,然后添加监控上报数据,最终使得【QQ直播前端监控数据大盘】得以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