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年开始,我们团队开始前端错误监控方向的开发。经历了一些列的迭代和发展,从监控SDK、上报、数据治理、看板集成、APM自研可视化初步完成了一条完整且适合B站前端监控。 截止目前(2024.08.01),前端监控在B站85%以上的业务线,1700+项目中运行。今年初APM平台的落地接入了210+的项目,5月新推出的一键告警配置功能也达到了300+。
在当前大模型快速发展中,编程技术成为了许多企业争夺的焦点领域之一,通用大模型的发布往往伴随着诸如HumanEval等测试基准来衡量模型在编程领域的性能。此外,OpenAI CEO 萨姆·奥特曼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最期待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是如何在代码生成和编程效率提升领域实现真正的质变。这一观点背后不仅是技术专家对编程的深厚兴趣,更深层次地反映了AI商业化潜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可能性,以及对未来市场格局的战略考量。
本文系火山引擎多云多活技术拆解系列文章第二篇,将基于火山引擎客户服务实践,介绍如何在多云环境中构建同城双活架构。
数据库是互联网的基石,存储着海量信息,使信息可被高效地组织、检索和分享。没有数据库,网站无法记忆用户数据,应用无法提供个性化服务,信息交流将失去智能与连贯性。因此,数据库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是连接用户与信息、构建动态交互网络世界的桥梁。 本文将深入探讨应运而生的多种数据库类型,从传统的层次、网状、关系型数据库到现代的列存、文档、键值、图以及时序数据库,乃至新兴的HTAP数据库,揭示了它们各自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及局限性。
“人月神话” 这个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的第一反应是当面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人类的一大步。然而实质上,这是一本软件工程的经典书籍,它最大的影响是让 “人月” 这个概念传遍整个软件工程行业。然而,如此经典书籍,完全阅读过的人不多,前段时间笔者陷入了软件项目如何管理好的思考中,于是拿起此书,略读一番,留下本读书笔记,以及自己的感想。
经过漫长的等待,OpenAI终于在9月12日发布了新模型O1,用户可以直接访问预览版o1-preview,或者小尺寸版o1-mini。其酝酿了快一年的大招,一会儿Q*、一会儿草莓、一会儿AGI、一会儿GPT5,耗得核心技术团队都快走光了,才终于拿出来让所有人检验和评论。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产品,势必对行业甚至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它不像平时那些版本更新一样,只是简单的技术能力提升,而需要从多个视角和维度去观察和预测其影响。
消息队列是重要的分布式系统组件,在高性能、高可用、低耦合等系统架构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可用于异步通信、削峰填谷、解耦系统、数据缓存等多种业务场景。本文是关于消息队列(MQ)选型和常见问题的精心整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消息队列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消息队列系统。
当 AI 与音乐这一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相遇,精彩就此开启。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团队全新推出了 Seed-Music,助力人们在音乐创作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Seed-Music 是一个具备灵活控制能力的音乐生成模型家族。它巧妙地将语言模型与扩散模型的优势相结合,并融入作曲工作流之中,适用于小白、专业人士的不同音乐创作场景。 本文将深入解读 Seed-Music 的技术能力,揭示其在音乐生成和编辑方面的突出表现。此外,Seed-Music 官网详细展示了十种音乐创作任务的 demo。
虚拟线程是在Java运行时,由JDK实现,而不是操作系统实现的Java线程,和传统线程(或称之为平台线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同一个Java进程中运行大量活动的虚拟线程,甚至数百万个。大量的虚拟线程赋予了它们强大的功能:通过允许服务器并发处理更多的请求,它们可以更有效地运行以thread-per-request(每个请求一个线程)的方式编写的服务器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更高的吞吐量和更少的硬件浪费。 一直听闻Java虚拟线程的“威名”很久了,于是最近做个人项目的时候便尝试使用JDK21进行开发,研究一下所谓的虚拟线程的原理与实现。技术水平有限,欢迎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