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哈啰APP的客服中心,用户进入该页面,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智能推荐高频问题,并猜测用户想解决的问题,这部分标准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业务专家进行整理,能涵盖用户大部分的意图。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户进入IM入口,聊天机器人会和用户进行对话。机器人基于知识库进行匹配,针对每个意图分别配置答案,或者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目前的痛点在于: 知识库迭代更新费时费力 模型难以跨业务通用 解决方案涉及到多模态的复杂数据融合问题 多轮任务型会话上下文的长距离依赖问题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业务数据效果评估的几种常见问题及方法,并基于分层抽样的逻辑优化出一套可应用于解决用户不均匀的“事后达尔文"分析法,可适用于无法AB测试或人群不均匀的AB测试等场景下的效果评估中,本文会基于实际应用案例,来给大家仔细阐述相关方法模型的思考过程,实现原理,应用结果,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如果能对大家在各自领域中的业务效果评估有所助益的话,那就更棒了!
在线应用的诊断一直是日常维护中的难点和痛点,2018年下半年,Alibaba 开源了 java 应用诊断工具 arthas ,让 java 应用的诊断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作为基础架构团队,我们自然也对它非常感兴趣。研究后发现,arthas 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 java 诊断工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 arthas 更像是一个工具,而不像一个产品。如果要使用它,首先要登录相关机器,然后在机器上下载 arthas,再执行一些命令来运行。这整个流程里,下载可能出现问题,运行 arthas 也需要具有目标进程相应的权限,还需要先看看对应进程id等等...这些确实只是一些小问题,但也可以选择让这些问题不存在,让整个使用过程更加流畅。 二是 arthas 缺少 web 界面。命令行界面用起来确实很酷,但不可否认在相当一部分情况下 web 界面更直观更友好,很多需要查文档的情况在 web 界面下都可以直接操作,降低了使用门槛。 三是 arthas 所有功能都针对单台机器,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和观察整个应用的运行情况,需要一个应用级的视角。 四是 arthas 是一个独立的工具。
基于ClickHouse的Billions2.0日志方案上线后(B站基于Clickhouse的下一代日志体系建设实践),虽然能够降低60%的存储成本,但仍然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解决。
也许你经历过这种情况:产品和设计同学用一句话就把需求说完了,你抓破脑袋做出来的版本又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不如尝试让 AI 承担痛苦,让它理解、拆解并实现一句话需求?本篇作者尝试提出一个自动配置可视化系统,通过自动生成表单解决上述痛点。欢迎阅读~
云计算发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已从理论演变为企业数字化的必经之路。与其他技术相比,云计算在行业中的应用是有增无减。当前,业务上云已成为国家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发布上云政策,各行各业掀起了上云热潮。 在数字经济时代,业务上云成为企业践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所谓“上云”,是指企业通过网络(专线或互联网),将系统和平台从原来的IDC迁移到云端,利用云厂商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提供基础服务能力。根据上云策略的不同,可以选择IaaS、PaaS、SaaS等不同的资源。 当企业明确上云战略后,随即会面临两个根本问题: 业务上云到底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企业又该如何上云? 本文将围绕以上两个问题,通过一个真实项目的实践给大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