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遇到异常才是正常,很少有人能写出完美的程序跑在任何机器上都不会报错。但极为正常的软件异常,却经常出自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同的结果。怎么样科学地认识异常、处理异常,是很多研发同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撰写了《异常思辨录》系列专栏,希望能体系化地帮助到大家。本文为系列第二篇,本篇文章将主要聚焦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框架设计,欢迎阅读。
拔开迷雾,直达本质,万字长文带你搞透业务开发。业务是什么,如何挖掘价值?本文从几方面来探讨做好业务开发的思考,第一篇谈业务,抛砖引玉,欢迎探讨改进。
2003至今的这二十年,有很多优秀的消息队列诞生,其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有Kafka、Rocketmq以及后起之秀Pulsar。 这篇文章,鹅厂技术同学站在时间维度的视角上,给大家分享下这三款主流MQ所诞生的背景以及解决了哪些问题。 纵观消息队列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总是解决了某些问题、每种设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天然的平衡 ,无论优劣,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产品,才是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ython 作为一种跨平台的编程语言,具有解释性、变异性、交互性和面向对象的特点,可应用于独立的项目开发。今天,我们特邀了公众号“冰河技术”作者、腾讯云 TVP 冰河老师,他将为我们带来基于 Python+Hadoop 手把手教学如何实现单词统计。
软件架构从来没有所谓的银弹,好的架构除了良好的设计,更少不了持续的迭代优化。腾讯文档在业务挑战之下,实现了一种灵活切换单体、微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案,对业界同类型同场景项目具备较高可借鉴性。本文将详细介绍腾讯文档在实现单体服务和微服务切换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以及所取得的收益。
腾讯云消息队列 Kafka 内核负责人鲁仕林为大家带来了《Kafka 分级存储在腾讯云的实践与演进》的精彩分享,从 Kafka 架构遇到的问题与挑战、Kafka 弹性架构方案类比、Kafka 分级存储架构及原理以及腾讯云的落地与实践四个方面详细分享了 Kafka 分级存储在腾讯云的实践与演进。
大模型(LLM)相关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随着 GPT3 的发布,在学术界、工业界大爆发,备受各行各业关注,并涌现出一些赋能行业、促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的实践。GPT3 [1] 以及斯坦福计算机学院近 100+ 教授联名论文 [2] 将大模型列为第三轮 AI 浪潮,相对于传统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以 GPT3 为例的大模型涌现出处理各类任务的新范式:zero-shot、few-shot、in-context 等,同时也支持深度学习领域的 finetune,新范式让大模型能够低成本、快速处理各种任务,极大的缩短了数据准备与工程开发流程。 其中,in-context 作为随着大模型涌现的范式,被大规模的应用到各种知识库问答、资料汇总等领域中,开源社区对 in-context 也非常活跃地响应,推出了 langchain [3]、向量数据库 [4] 等系列优秀框架与技术基座。但是,基于 langchain + 开源大模型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系列不尽人意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 langchain + 开源大模型用于搭建基于公司语料库(iwiki、oncall、码客)上的缺陷,剖析利用开源方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