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训练模型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的泛化和迁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同一任务的不同领域的数据上,还体现在模型对不同任务的统一解决能力上。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基于Prompt的通用信息抽取框架,使用相同的思想框架集来解决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任务。
随着云原生时代的到来,开发者为了构建符合云原生的应用架构,不得不面对大量云和基础设施的复杂 API ,不仅使用难度大、学习门槛高,还会因为直接操作底层基础设施产生很大的稳定性风险。Kubernetes 很好的帮助基础设施提供了统一的 API 集成界面,但是其定位是“为平台构建者提供的平台”,所以对于上层应用开发者而言就缺失了这样一层“以应用为中心”的使用界面。开放应用模型( OAM) 应运而生,它由阿里和微软在 2019 年联合发布,汇集了两家企业在云原生应用开发中的大量实践经验,为构建云原生时代的应用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 OAM 模型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包括 Oracle、腾讯、字节、第四范式在内的大量企业欢迎和采纳。但是对于更多的企业而言,OAM 只是一个理论模型,缺乏可以直接使用的实践平台,难以落地。于是,阿里云的工程师联合社区采纳 OAM 的企业,基于大家的共同实践,一起构建了开箱即用的 OAM 实现引擎,KubeVela 便诞生了。
11 月 3 日,2022 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正在形成,软件研发范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Serverless 是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阿里云将坚定推进核心产品全面 Serverless 化,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敏捷创新。
11月5日,2022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研究员、阿里云智能云原生应用平台总经理丁宇在云原生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云原生激活应用构建新范式,并表示Serverless将引领下一代应用架构。阿里云将坚定推进核心产品全面Serverless 化,帮助客户最大限度的减轻运维工作,更好的实现敏捷创新。
IPv6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我国主流APP也正式进入到IPv4和IPv6的双栈时代。本文将从APP及云产品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提供参考。
通常情况下移动端APP由于受到设备性能所限一般较少有场景会处理超量数据,更多的是将复杂数据处理交付给服务端。本质上降低终端强数据处理是很有必要的,降低CPU使用率、减少内存抖动可以大幅提升APP使用体验。但是有时移动端也不得不处理超量数据,大麦选座就是这样一个强数据处理场景。
Spring Boot自2.0版本开始默认使用Lettuce作为Redis的客户端(注1)。Lettuce客户端基于Netty的NIO框架实现,对于大多数的Redis操作,只需要维持单一的连接即可高效支持业务端的并发请求 —— 这点与Jedis的连接池模式有很大不同。同时,Lettuce支持的特性更加全面,且其性能表现并不逊于,甚至优于Jedis。本文通过分析Lettuce的特性和内部实现(基于6.0版本),及其与Jedis的对照比较,对这两种客户端,以及Redis服务端进行深度探讨。
苹果在 WWDC22 中,提出了实时活动(Live Activity)的概念,以便于用户在锁屏查看一些应用实时活动的更新,这与盒马的配送场景十分贴合。因此,我们将 Live Activity & “灵动岛” 特性第一时间落地到盒马 30 分钟配送场景,并作为第一批适配实时活动的 iOS 应用,获得 App Store Today 推荐。 目前,盒马 App 适配“灵动岛”的最新 5.51.1 版本已正式上线,欢迎大家升级体验。在适配过程中,盒马 App 也在端侧踩过很多“坑”,特此汇总为实战经验分享给大家,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