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的网关日调用量从1千到1亿,具备独立完成千万 DAU 产品的技术能力,我用了整整 10 年。这个过程,我走了很多弯路,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我想和大家分享。你缺少的不是道理,而是理解道理的机缘,静水流深虚心沉淀,属于你的时刻终会到来!
OpenAI 2月16日凌晨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在科技圈引起一连串的震惊和感叹,在2023年,我们见证了文生文、文生图的进展速度,视频可以说是人类被AI攻占最慢的一块“处女地”。而在2024年开年,OpenAI就发布了王炸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能够仅仅根据提示词,生成60s的连贯视频,“碾压”了行业目前大概只有平均“4s”的视频生成长度。
最近AI圈最火的无疑是OpenAI在2月15日发布的Sora。Sora可以根据文本生成一分钟的高清视频,生成的视频画质、连续性、光影等都令人叹为观止,Sora无疑将视觉生成推到新的高度。本文将重点回答三个问题:(1)Sora的原理是什么?(2)Sora到底是不是世界模型?(3)Sora会影响哪些行业?
我是10年左右在清华读博士的时候开始关注创新,关注创新空间的营造,博士论文写的是创新驱动的科技城规划,研究到底能否从头开始去规划一个创新城市。后来在经管学院做博士后,关注创新创业生态和创新网络。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调研了世界范围内那些常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创新区,比如硅谷,也盘点了1970年后多个国家政府对标硅谷在城市郊区全新建设的科学城、科技城和创新城,比如日本筑波、韩国大德;再到2000年后,学界业界总结的“创新回流到中心城区”,我又开始观察创新街区的起落。这个过程中,我也先后参加了国内一些城市的创新区或创新城的规划研究工作,围绕创新空间的命题,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做了不少调研。 我们都知道创新在这个时代无比重要,世界经济的每一次大发展都跟创新密不可分。甚至世界各国竞争的关键也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如此关心创新的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的计划都希望能再造一个硅谷。 在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里,我一直有个疑问:创新空间是否真的能通过人为规划的方式被规划出来?假设我们拥有足够的资源,我们真的能创造出一个创新不断涌现的空间吗?
无法与业务耦合的开发工程师,职业发展往往更易触碰到天花板。只有在经历过快速迭代的业务需求锤炼、海量用户规模场景的“拷打”以后,工程师才能向架构师甚至更高的技术岗位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