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2C应用进展很快,2024年美国居民生成式AI的渗透率已达39.6%(来源:圣路易斯联储)。然而,当前的模型厂商还热衷于评分打榜、技术炫耀,企业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迫切需要找到丰富落地场景,加快推进AI和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国联证券对A股上市公司财报中提及AI的情况进行了梳理,近年提及数量迅速增加,从2020年的172家上升至2023年的超过1200家,然而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占比仍然不高,2023年还不到20%。根据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数据,截止2024年2月,美国AI企业采用率仅有5.4%。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年欧盟各国AI企业普及率在3.1%-27.6%之间,总体为13.5%。如下图所示。各国对问题的定义和调研方法有所不同,以上数据不能简单横向比较,但都反映出AI的企业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
当下,随着MCP(模型上下文协议)的迅速发展,AI 开发领域的协作生态正经历重塑,MCP为应用和服务方之间的协同开辟了新途径。太极平台积极拥抱 MCP,搭建起一座连接资源、工具与LLM的坚固桥梁。本文聚焦于 MCP 技术及其生态系统,一同探索太极平台如何借助 MCP,汇聚多方能力,释放大模型的巨大潜能,塑造 Agent 应用开发的全新范式。
以OpenAI o1与DeepSeek R1为代表的"类Agent"模型、OpenAI DeepResearch为代表的“真Agent”模型,正在重构AI Agent的技术范式。Agentic Workflow的王座还没坐热,强化学习驱动的端到端Agent模型训练已呼啸而来。未来趋势已指明:模型即产品,工程化Agent的命运将如何?一起来洞察全新的Agent技术范式底下的技术及演进过程,提前看到未来的模样。
Protobuf 是 Google 出品的序列化框架,可跨平台、跨语言使用,扩展性良好。与 XML, JSON 等序列化框架相同,Protobuf 广泛的应用于数据存储,网络传输,RPC 调用等环境。我们现在所有的协议、配置、数据库的表达都是以 Protobuf 来进行承载的,所以我想深入总结一下 Protobuf 这个协议,以免踩坑。欢迎继续阅读。
最近 Model Context Protocol ( MCP ) 概念大火,刚好它可以用 Node 或 Python 来编写,作为一名 web 前端程序猿,怎么可以错过这个工具的探索。文章是记录本人做 MCP Server 工具开发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关于 AI 的感想。
大模型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通过RAG、Agent与多模态技术正在重塑AI与现实的交互边界。三者协同演进,不仅攻克了数据时效性、专业适配等核心挑战,更推动行业从效率革新迈向业务重构。本文将解析技术演进脉络、实战经验与未来图景,为读者提供前沿趋势的全局视角与产业升级的实践指引。
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中,经常涉及到需要去接手一个新的系统,或者是维护或者是重构,很多程序员在这时候总是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去熟悉系统会更加高效。 鹅厂资深工程师总结了如何快速熟悉新系统的思维导图,后台回复关键词「思维导图」,获取高清大图。
这几年,因为开源协议“倒大霉”的开源项目不在少数,典型的案例例如因GPL协议的“传染性”而被索赔9亿等等(只要产品中用了GPL代码,所有关联代码必须开源)。那是不是说,GPL传染性极高,用docker隔离GPL代码也无法规避传染性,那就不用GPL协议就好了?MIT宽松又友好,选MIT是不是就没啥风险?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发布正式敲响了大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s)时代的大门。而后的2023年,自然语言处理(NLP,Netural Language Process)技术飞速发展,LLM领域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这一年也被称为LLM元年。同年6月13日,OpenAI在gpt-4-turbo模型中首次引入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能力,为LLM突破纯文本交互边界迈出关键一步。而后的2024年11 月 25 日,Claude AI的开发商Anthropic开源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模型间通信标准,进一步扩展了LLM应用的上限。2025年3月27日,OpenAI 宣布正式支持MCP,再次将MCP送上热搜...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让模型更加智能、灵活地与现实系统或其他模型进行交互,已成为推动AI应用落地的关键课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本文将着重介绍函数调用与MCP出现的历史缘由以及必要性,并在文末结合腾讯广告API简单演示了MCP与业务结合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