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 协议(后文简称 IPv4)为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应用程序、数据和 IT 服务的爆炸式增长。当初协议设计过程中用来描述 IP 地址所采用的 32 位二进制数格式的 IPv4 地址已经于 2011 年[被申请耗尽,从那时起,全世界都已经处于无新地址可用的局面。 IPv6 协议(后文简称 IPv6)作为 IPv4 之后被采用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相比 IPv4 协议中采用 32 位来表示 IP 地址,其地址表示位数扩充到了 128 位,地址数量是 IPv4 所能提供的 2 的 96 次方倍。简单看数字可能显得不太直观,换成一句描述 IPv6 地址之多更直观和经典的话:“采用 128 位表示地址的 IPv6 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 IP 地址”!此外,IPv6 协议其不仅可以解决 IPv4 协议中的地址短缺问题,同时也能为互联网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网络通信。IPv6 协议在网络通信中提供了许多新的功能和优势。例如,在数据传输和路由方面,其通过新的设计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了网络拥堵和数据包丢失的情况。
武侠影视剧中,江湖各路豪杰可以多年苦苦追寻一本武林秘籍,希望能够得到高人指点,从而功力突飞猛进。对于程序员来说,《程序员修炼之道》就是顶尖高手的智慧结晶,它的第一版风靡了二十年,更难能可贵的是,二十年后原作者又与时俱进重写了第二版。我们把这本书认真读了一下,相较于全书众多的干货,这篇文章只是个别思想经验的总结,希望和大家交流,如果能激发大家对原书的兴趣,自然更好。
AIGC,这个当前的现象级词语。本文尝试从文生图的发展、对其当前主流的 Stable Diffusion 做一个综述。以下为实验按要求生成的不同场景、风格控制下的生成作品。
建模对于大家来讲并不陌生,而且建模的方法也有很多,如用例建模、四色建模、事件风暴等,但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又觉得建模挺虚的:怎么把建模落到实际开发工作中。个人认为建模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业务概念建模,对现实业务抽取核心概念构建出模型(知识层);第二部分是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源于业务概念模型,遵循某些原则最终形成开发可落地的模型(操作层)。在本文中,给出建模的底层逻辑:用图形逻辑地表达现实业务的抽象,通过一些大家通识的技术案例讲述建模的过程。
近日,阿里巴巴大淘宝技术题为《MD-VQA: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Assessment for UGC Live Videos》—— 适用于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被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IEEE/CVF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onference 2023(CVPR 2023)成功收录。
其中一个新变化是 TypeScript 允许在 export 和 export default 之前或之后放置装饰器。这一变化反映了 TC39(ECMAScript/JavaScript 的标准组织)内的讨论和共识。 另一个变化是,新的模块解析选项(moduleResolution)“bundler” 现在只能在将 --module 选项设置为 esnext 时使用。这是为了确保在 bundler 解析 import 语句之前,不管 bundler 或加载器(loader)是否使用 TypeScript 的模块选项,输入文件中编写的 import 语句都不会转换为 require 调用。在这些发行说明中,我们也提供了一些上下文信息,建议大多数库作者使用 node16 或 nodenext。 尽管 TypeScript 5.0 Beta 版本中已经具备了此功能,但我们没有为支持编辑器场景中不区分大小写的导入排序编写文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定义 UX 仍在讨论中,但是默认情况下,TypeScript 现在应该与您的其他工具更好地配合使用。具体介绍在后面。